《广汉郡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26,仅供参考
广汉郡,中国古郡名。汉初分蜀郡、巴郡置。郡治在梓潼县。东汉移治雒县。三国以后屡有析置。隋初废。
广汉郡是蜀中古郡名,即疆域之广至于汉水(即西汉水)之意。治所先后设在乘乡(今广汉市境内)、梓潼(今四川梓潼县)、雒县(今四川广汉市)、广汉(晋代时属地名,在今四川遂宁县东北)。东晋时期,广汉郡寻还后汉旧治雒县。北周时废除广汉郡。民国初,以广汉郡旧治汉州(即雒县)改称广汉县(即今四川省广汉市)。
广汉郡是古四川地区最早的三郡之一。在秦国时期,古四川地区设有巴郡(现重庆境内)和蜀郡(现成都),秦灭亡后,汉高祖6年,新增设第三郡广汉郡。常琚《华阳国志》:“分巴割蜀,以成健广。”
汉置治梓潼,即今四川梓潼县治。后汉徙治积雒,即今四川广汉市。晋徙广汉郡治广汉,在今四川遂宁市东北,寻还后汉旧治,北周废。